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到朋友圈 小编教你如何扫二维码>>

阅读:51 |   回复:0

[小初高] 这几类家庭难培养出成绩好的孩子,有你家吗?

管理员
发帖:156
在线:139 小时
admin 发表于 2023-3-4 18: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学习成绩好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当孩子成绩总是不好时,不要把原因归咎于学校或老师,更大程度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父母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方式、言行会大大阻碍孩子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下降。这几类家长很难养出成绩很好的孩子,尤其是第二种,作为父母的你有吗?

这几类家庭难培养出成绩好的孩子,有你家吗?

这几类家庭难培养出成绩好的孩子,有你家吗?


1、唯成绩至上的家庭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除了学习以外,就不应该有任何其他的社交活动。

“玩什么玩,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

“看哪些书有什么用,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

“学吉他有什么用,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没有错,但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压抑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孩子不是主动学习,而是被迫无奈去学习,效果肯定不好。由于学习占据他干其他感兴趣事情的时间,孩子对学习爱不起来,甚至有点憎恶,这样怎么能学好呢?

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的生活应该丰富多彩,只有各方面都有自由和进步的孩子,才会也热爱学习,而且有自主学习的强大内驱力。



2、不重视教育的家庭

这类家庭不重视教育,觉得赚钱更重要,经常把“上了大学也不一定找上好工作”“XX初中没有毕业,现在已是百万富翁了”等等。孩子耳濡目染地认为学习不重要,我随便学学就好了,没必要用功,甚至看不起学习认真的孩子,久而久之身边聚集的都是差生,学习自然上不去。

还有一类不重视教育的父母,是认为孩子快乐最重要,让孩子天天写作业,认真学习太辛苦。所以,父母不监督,也不管教孩子的学习,孩子想学就学,不想学习就可以不学。

可不管对于孩子还是大人,学习都是一件不那么舒服的事情,年幼的孩子本来就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家长再不重视。那孩子肯定就不愿意学了,慢慢的他听不懂老师的讲课,那学起来就更痛苦了,再后来就彻底学不进去了。

这样家庭的孩子,成功的几率不高,他们的孩子也由于各种原因,重视教育的程度不高,形成恶性循环。

《纽约时报》曾做过一个调查,这个调查结果非常让人意外:从2007到2017年,中产家庭的教育开销几乎没变化,大概占家庭年收入的1%。而精英阶层的教育开销却增加了3.5倍,占了家庭年收入的6%。

为什么越成功的人越重视教育?因为他们有成功的经验,所以更加知道“教育”的重要性。这就是良性循环。



3、家长不配合老师的家庭

很多家长认为教孩子学习是老师的责任,他们全权靠给老师,自己不监督更不辅导。可是学习不是老师一个人就能学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只是讲了怎么做,孩子听懂了也得回家练习才能掌握,如果孩子在课堂上没有听懂,那家长更得辅导,不然这节课不会,下节课更听不懂,慢慢的孩子就不愿学了。

不管什么科目,练习时间的长短,都会在大脑中划下程度不同的痕迹,课后练习的时间短,痕迹短,慢慢的就会被时间抚平,知识就被遗忘了。学习成绩就难以优秀,再聪明的孩子也难在课堂上把知识都掌握了,因此,家长的辅导监督尤为重要。

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培养的过程,这其中家庭教育最重要。

4、对自身要求低的家庭



很多父母都是这样,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等到自己长大之后才知道好好读书的重要性,因为自己学到知识太少,只能做一些笨重的体力活。他们自己吃了没有好好学习的亏,所以特别希望孩子不走他们的老路。

他们就逼孩子努力学习,成绩不好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为了能让孩子好好学习,做家长的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常常把孩子逼到厌学的地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身没有错,可是前提是自己有足够让孩子成龙成凤的能力。盼着子女成龙成凤的目的也不应该是为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是让孩子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父母与其把精力放在紧盯孩子的学习细节上,真不如多花时间提高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前者容易,但对孩子学习不奏效;后者很难,但几乎一劳永逸。做父母,真是不能舍难就易,那样只是表面上尽了责任而已。对自身要求高的父母,不断学习成长,不用催不用逼,孩子也会跟着你走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四省市小学生家庭教育状态的调查显示,家庭对孩子的隐性学业支持因素更值得关注。

因此,各位家长,从你做起,从家庭做起,给孩子一个更有益于他们学习的家庭比买个学区房对孩子成绩更有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